文章来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廉洁教育平台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10
当王冕在墨梅图上题写“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时,这位元末画家或许不曾想到,这枝不施粉黛的墨梅,会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密码。在当代校园这片沃土上,廉洁文化恰似三月细雨,悄然浸润着师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验室的玻璃器皿中折射出诚信的光芒,在教室的黑板粉笔间书写着品格的重量,更在千家万户的灯火里编织着文明的经纬。
翻开教育史册,廉洁始终是铸就师魂的基石。北宋胡瑗主持湖州州学时,坚持“明体达用”的治学理念,即便面对权贵施压,仍将科举名额公平分配给寒门学子。这种风骨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物理学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载,在西北戈壁用算盘推演核弹数据,面对荣誉始终谦称“集体功劳”;乡村教师支月英扎根深山四十春,将学生家长送来的山货悉数退回,却把全部积蓄化作孩子们的课本。他们如同天山雪莲,在时代变迁中保持着纯粹的本色,用行动诠释着“为天地立心”的真谛。
学术殿堂里,廉洁精神正在年轻一代手中绽放新芽。南京大学“诚信驿站”设立十二载,无人值守的文具摊见证着数万次自觉交易;清华学子发起“学术规范工作坊”,将论文查重系统化作守护学术尊严的盾牌。更令人动容的是,某医学院学生在解剖课上自发擦拭遗体铭牌,用湿巾温柔抚去捐赠者姓名上的浮尘——这何尝不是对生命馈赠最庄严的承诺?当95后科研团队将实验失败数据公之于众,直言“负结果也是科学财富”时,我们看到了廉洁精神在创新土壤里长出的新枝。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始终是廉洁文化传承的隐秘根系。江南钱氏家族“利在一身勿谋也”的祖训,孕育出钱学森等五十余位院士;山西裴柏村“重教守廉”的家风,让这个中条山深处的小村庄走出五十九位宰相。在当代,某教师家庭三代人接力守护“退礼簿”,泛黄纸页上工整记录着三十年退还的礼品;深圳孩童在“廉洁家风日”将压岁钱化作公益基金,用稚嫩笔迹写下“帮助别人更快乐”。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恰似春雨润物,在寻常日子里涵养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水位。
从范仲淹设立义庄到顾炎武“清议”治国,从陶行知“捧心而来”到黄大年“逆行归国”,廉洁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隐形基因。当我们看见青年教师拒绝培训机构高薪聘请时,当目睹学生举报学术不端时,当听闻家长委员会晒出透明账目时,便能触摸到这种文化基因的强劲脉动。它不再是悬于高堂的抽象教条,而是化作实验室里精准的刻度、奖学金评选时公正的程序、家校联系册上清白的往来。这种浸润式的生长,终将在新时代绽放出“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文明盛景。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