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02-21 浏览:0
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论党的自我革命》)
“不畏浮云遮望眼”是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当中的名句。王安石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在回江西临川故里途中,登上绍兴的飞来峰(现称宝林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此记录下自己登山的所见所感。
登高望远,有广阔的视野,居高临下,有旷达的境界,这首《登飞来峰》写得极具气势。“浮云”通常被视为阻碍视线、遮蔽真理的象征,也可理解为一时的困难和假象。“不畏”二字,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的确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它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王安石借此诗直抒胸臆,同时也勉励世人,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这种简洁刚劲的语言风格,与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改革精神相契合,展现了一名改革者的宏大气魄。
超越困难,在迷雾中开辟通途,光凭勇气还不够,这句诗同时也强调了观察视角的重要性。站在千寻塔的最高层,王安石凭借高远的位置得以看穿云雾遮蔽,望见更为辽阔和深远的景象。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被眼前的优势或困难所迷惑,要登高望远,不断增强穿透表象、深入思考的能力。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魏武侯与吴起的一段对话。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如此险固的山河,这是魏国之宝!”吴起告诉魏武侯,一个国家真正的珍宝,是仁德而非天险。对此,他列举了诸多史例:“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可见,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把政权稳固的希望,寄于山河之险,还是寄于德政人心,反映了不同的执政理念。吴起深刻洞察国家强盛的基础和本质在于政治清明、施行仁政,这也是在王朝兴衰更替中被反复验证过的历史经验。可见,看待事物必须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超越表象、洞察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关键,才能真正把握发展规律。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政党和国家的发展,前进道路上总会有浮云遮挡。一代代有志者常喜欢吟咏这句诗,因为他们总能把一时的困难看作“浮云”,也总能以超越时代的眼光,穿透浮云的遮蔽,望见前方的风景。
1930年1月5日,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正值南方山区冬天,天气湿冷。毛泽东利用难得的战斗间隙,秉烛夜书,写下了一封7000字的长信。在这封信中,他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有8个字尤其令人振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国民党反动派频繁地对根据地“进剿”“会剿”,党和红军内部有人对革命前途表露出悲观情绪。这促使毛泽东必须及时地对实践探索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和汇报,努力解答对时局判断的种种疑问,指明中国革命的根本方向。为此,他连续写了三篇理论文章,即《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强调:“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他恰当地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时局以及革命力量和革命条件的充分信心。这种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来源于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清醒认识,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这一科学论断,鼓舞了党和红军的战斗意志,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革命成功。
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认识形势的一个重要方法。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宏大眼光,既看到长远的未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积极正视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从而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
政治问题,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对于提升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前,身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要炼就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政治慧眼,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郝思斯)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