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王小芳 发布时间:2023-11-07 浏览:727
诗人木心在《从前慢》中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在旧时光里,在从前的记忆里,独立之个性常常挥洒在一篇篇诗文中;父母的叮嘱总会承载在一封封家书里;人生的智慧往往隐藏在一则则信条里。溯流而上,循字问情,在旧时光的笔墨信笺中阅读人生、叩问灵魂、寻找真谛。
我翻看的第一封“信笺”是在混沌的人间写给自己的,主人公叫屈原。司马迁赞“其志洁,其行廉”,他也在《招魂》篇中开篇直言自己年幼时便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丝毫不曾减轻。(“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沬。”)在屈子的作品中,还会时常会读到一种张力,来自世俗人间与坚定自我之间的张力。他会在《渔夫》中以“举世皆浊我独清”来对抗不完满的人间,也会在《卜居》中以“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的选择之问来叩问内心。而在一次次的叩问之后,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为世俗所缚、不为权贵所屈、不为污浊所染,独立不迁、廉洁清白的屈子,这是他一生的注脚,也是后世赞之敬之、颂之叹之的关键所在。最终,抱石自沉的他不曾改变走向末路的楚国,却以“独立不迁之精神”改变了中国文士的精气神。之后,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遇见很多像他一样的爱国的志士、报国的廉士、殉国的壮士。
我打开的第二封“信笺”是一位父亲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书信。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平日工作忙碌、长期在外,少有空闲教育陪伴儿子,自觉时日无多之时,便为八岁的儿子留下教诲之词——《诫子书》,是训诫之语,也是一生的感悟与总结。开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儿子“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的期待,特别强调了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德行,用“淡泊”来明晰内心的真正渴望,充满人生大智慧。
这智慧回答了如何与杂念对抗,人生若不能安静,便无法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而清心寡欲才能够让灵魂深处的声音在纷繁复杂的喧嚣中依然保持清晰和笃定。
这智慧回答了如何与贪欲对抗,因为以俭朴培养德行,并非要克服财富本身,而是人生的贪欲。
这智慧回答了孔明“隆中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秘密,解释了“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的临终叮咛,因淡泊,看见人生最清晰的方向,到达期待的远方。
诸葛亮给儿子取字为“思远”,寓意敏而多思,宁静致远。何以致远?要宁静、要节俭、要淡泊。这封父子书,是诸葛亮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儿子成长成才的期待,更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这第三封信笺,是一封友人书,是北宋范仲淹写给友人滕子京的《岳阳楼记》。因了这篇文章,岳阳楼名闻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也成为后世文士共勉的精神之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出仕以后,遍历高位,他主持“亲历新政”、修筑“范公堤”,无论职位高低,官职大小,始终恪守职责,廉洁奉公,他这一生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虽为文臣,却在边境告急时,挺身而出,走上戍边之路,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承载着炽热的“天下胸怀”。范公的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为为官之人树立了典范。
后世称范仲淹为文正公,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文正”的谥号。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范仲淹位列其中,足见其影响力。
三封信笺,来自不同的时空,却诉说着相似的真谛。何为廉洁?两袖清风、人格独立是廉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廉洁;清白为官、踏实为事亦为廉洁。无论是屈原视廉洁正直如信仰的人生宣言,还是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子计深远的训诫劝勉,或是文能兴国武可安邦的文正公一生清贫却忧乐天下的人生选择,都是“何以人生,何以廉洁”的注脚。它传递了中华文化里共有的“立德守节”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人生要如何做减法,又该有怎样的坚守。看着历史深处的一个个伟岸的形象,品读跃然纸上的浓浓情意,细思从前之廉洁淡泊,乃人格之要、教子之方、为官之首,今日之廉洁,亦然。
重新翻开虽泛黄却充满智慧的张张“信笺”,纸短情却长,历久仍弥新。写给自己的、写给孩子的、写给朋友的,不止是写在纸上的字,更是铭刻在心中的信仰。不仅照亮了旧时光里的人,也在惠及着新时代的我们。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