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3-05-23 浏览:1288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就是说,君子既要广博地掌握学问,又要用礼法进行约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中国古人通常用“知书达礼”来形容修身达到的境界,其实也指出了修身的两种方法是“知书”和“达礼”,也就是“博学于文”和“约之以礼”。
中国人修身通常从“博学”始,到“笃行”,如《中庸》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谓“知行合一”,“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不“知”者不会“行”,即使“行”也是“盲行”“强行”,危害甚至会更大。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对于当官为政的人来说,读书更加重要。
修身直接、有效的方法除了“博学于文”,还有“约之以礼”。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礼”对约束行为的作用,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古人所说的“礼”,是礼乐、礼制、礼法,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纵观中国历史,朝代的衰亡往往与“礼崩乐坏”相关。也正因如此,古代的很多思想家、政治家都非常重视“礼”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管子讲“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这里,“礼”被视为维护国家的第一“维”。孔子在《礼记·礼运》说:“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礼”是“仁”的外化,“约之以礼”的目的是通过“克己复礼”的修身功夫,转化为对“仁”的自觉追求,这就实现了从刚性的他律转化到内心的自律,以至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朱熹认为,修身需要“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内无妄思”就是“心无妄思”,是修身的根本;“外无妄动”就是“行无妄动”,是修身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博学于文”不是取代和舍弃社会实践的学习,而是在实践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武装和知识充实。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党员干部要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在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体悟、培育、锤炼党性,才能实现共产党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陈方刘)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