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纪委网!今天是

以文载廉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润廉  以文载廉

跨越千里的捐赠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3-02-10   浏览:1290

“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捐赠无锡交通银行活期存折一只,计国币两千九百元。”1938年1月1日,新年第一期《大公报》刊登了一篇来自武汉的“收到慰劳抗战物品”鸣谢启示。

人们称赞的同时不禁感到诧异,无锡抗日青年为何会不远千里到武汉进行捐赠呢?这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1937年11月,随着国民党在淞沪战场的溃败,日军相继攻占上海、苏州,紧逼无锡。危急关头,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无锡支部决定组织一批抗日爱国青年向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撤离。11月25日深夜,80余名爱国青年秘密集结到无锡西郊的阳山镇陆区桥小学,时年仅26岁的无锡学社理事周秋野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趁着茫茫夜色,这支队伍毅然踏上了抗日救国之旅。途中又有上海、溧阳等地的20多名革命青年陆续加入,形成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简称“锡流”)。

千里征途,磨难重重。出发前夕,党组织和无锡当地商会为“锡流”团员筹措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路费。“这些钱来之不易,我们要尽量多省些下来,交给党组织支援抗日前线。”为了节省经费,周秋野与众人商议,大家约定每人一天吃两餐,菜金3分,团员们平时就以生萝卜、红薯、山芋果腹,难得吃顿粥饭糊口。夜晚投宿,只找破庙或学校栖身。江南冬夜,湿冷入骨,大部分人的御寒衣物只有一件撤退时领到的夹棉背心,为了取暖只能围坐火堆,合裹着仅有的几条毯子席地而眠。

溯长江,过重岭,涉寒涧,过密林,“锡流”团员历经艰辛,辗转走到了芜湖码头,正准备渡长江北上,防空警报突然响起。伴随着阵阵轰鸣,只见十几架日军飞机从密云中钻出,呼啸着俯冲向蜂拥登船的人们。刹那间,爆炸声震耳欲聋,号叫声、嘶喊声此起彼伏。透过漫天烟尘,一辆刚驶离岸边的民船被拦腰炸断,江水被鲜血染得通红一片。

“可恶的侵略者,一定要把日寇赶出中国去!我们的同胞才得太平!”眼前的惨状,让“锡流”青年们痛心不已,更加坚定了他们抗战救国的决心。

“锡流”团员一路跋涉,一路宣传抗战爱国思想。他们把借来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改装做成演出道具,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用石块围个圈当成临时舞台。《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八百壮士》……他们走到哪就把爱国戏演到哪,刷写墙报、开展演讲、教唱战歌,他们走到哪就把革命火种播撒到哪,不断唤起民众抗战救国的热情。

历时一个多月,跨越苏、皖、赣、豫、鄂五省,100多名“锡流”团员分作两路,徒步千余里,克服重重险阻,最终成功抵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昌新四军办事处。

“这笔钱是我们从老家无锡带过来的,现在全部交给组织,希望能为抗战添一份力!”见到办事处负责人那一刻,周秋野激动得热泪盈眶,颤抖着将节省下的经费悉数捧出。其他成员也顾不上休息,纷纷要求安排新的任务。

“锡流”成员正式投入抗日队伍,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有19人在抗敌过程中英勇牺牲,其余大部分也成长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90多年过去了,如今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陆区桥小学旧址内,一座“锡流”纪念馆拔地而起。重温那些进步青年的传奇故事,让今天的我们热血奔涌、力量满怀。(费楠)


学廉荐读

版权所有 2023-2027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苏ICP备11021512号-3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182号

地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88900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客户端

江苏省纪委清风扬帆公众号

徐州市纪委彭城清风公众号